醫療器械國產化迎來發展良機
醫療器械發展空間廣闊。全球醫療器械市場需求增長持續快于藥品,我國醫療器械起步較晚,發展嚴重落后藥品。2012年,我國醫械銷售規模僅約1700億(包括體外診斷),只有處方藥的23%,遠低于全球47%的平均水平。在新醫改的背景下,“以藥養醫”體制正在被糾正,醫療服務和醫療器械將迎來快速發展。
行業集中低,中高端進口依賴度高。我國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約1.5萬家,但90%的企業收入規模在1000-2000萬元;國內中高端醫療器械進口金額約占全部市場40%,進口品牌占據國內中高端市場的七成。
醫療器械國產化將向中高端領域深入。經過多年的在產業和企業層面的積累,企業的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也在不斷提升,已經在部分細分領域逐步建立一定核心競爭能力,初步具備從低端向中高端突破的實力。
近幾年來,我國也加快了在政策上對醫療器械自主創新以及國產化的扶持力度,如監管、創新審批、資金等等方面創造良好環境。今年還啟動了第一批國產醫療器械遴選,政策紅利將加速國產化進程。另外,基層醫改將推動基層醫療市場對國產中低端醫療設備采購。
醫療器械國產化的重點領域。在眾多細分領域中,我們認為體外診斷(IVD)和影像設備的國產化最值得關注。
體外診斷:行業景氣度高,國產替代空間大。IVD為全球最大的醫械細分領域,預計2013-2020年復合增長率仍高達6%;我國僅占全球的2.46%,其中外企占據60%份額,國產替代空間也大。IVD細分較多,具體來看,在生化診斷方面,試劑國產化程度高,國產化主要體現在儀器。進口替代最值得關注的是免疫診斷中的高端技術化學發光,關注利德曼及安科生物等相關企業。另外,外企占據絕大部分市場、快速成長的POCT領域也將是國產化的熱點,如血糖檢測的三諾生物、妊娠檢測的萬孚生物等等。
醫療影像設備:國產替代空間最大的細分領域。醫療影像在高端醫用裝備中技術壁壘最高,國產化最低,而且在我國醫械中規模最大(40.4%),普及率低,政策支持力度比較大,面臨國產化的良機。目前部分國內企業已初具備進口替代的實力,如上海聯影、華潤萬東、東軟集團、理邦儀器等。
公司方面,我們重點推薦開始具備平臺化優勢企業:魚躍醫療(家用醫療器械龍頭,繼續打造“OTC+醫院+電商”渠道優勢),樂普醫療(深度整合心血管領域豐富資源,打造四位一體慢性病平臺),三諾生物(打造糖尿病服務平臺,進軍移動醫療和醫療服務)。

相關閱讀
- 國家發文:鼓勵這些醫療器械發展(附名單)2024-01-02
- 兩會發聲:支持這類國產醫療器械!2023-03-09
- 剛剛!樂普公布,凈賺12億2019-07-12
- 化學發光,有望走進中國“中國羅氏”的藍海市場2018-10-16
- 樂普醫療:中報業績表現亮眼 中長期業務布局成果豐碩2018-08-23